“邦普傳奇”背后的“宜昌密碼”
-
發布時間:2021-12-23
-
作者:邦普循環
12月下旬,歲暮深冬,位于宜昌高新區白洋工業園的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工地上,打樁機高聳林立、挖掘機揮舞巨臂,土方車來往穿梭,鼓舞干勁的標語、振奮人心的旋律讓人斗志昂揚,熱火朝天的“邦普大會戰”擂響宜昌產業轉型升級的鏗鏘戰鼓。
52天跑出大項目落地加速度
自12月4日項目開工以來,建設者們日夜奮戰,工程進展神速,續寫著項目建設的“宜昌速度”,讓經常來采訪的跑口記者直呼“一天一個樣”。
“我們和政府部門齊頭并進,全力以赴,確保項目2023年實現一期投產,2025年底全部建成投產。”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推進辦公室高級總監、宜昌基地總經理王皓如是說。
熱土涌春潮,風勁好揚帆。從簽約到開工僅用時52天的“邦普傳奇”,正從宏偉藍圖徐徐鋪展開來。
項目落地后的2個多月時間里,在這片投資的熱土上,分秒必爭的“宜昌速度”、眾志成城的“宜昌力度”和細致入微的“宜昌溫度”讓投資商深感振奮。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李長東表示:“邦普將全力以赴,把項目快速建成投產,助力宜昌駛入新能源全球化的快車道,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宜昌標準’和‘宜昌樣本’。”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加速器”。重大項目,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
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總投資約320億元,規劃占地面積約5500畝,是有史以來宜昌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社會投資項目和產業項目。
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這是宜昌“壯士斷腕”努力破解“化工圍江”困局,經歷轉型升級陣痛后,推動磷化工換道新能源的關鍵之舉,也是實現產業鏈整體蝶變躍升的開篇之章,必將極大提升宜昌產業能級,增強宜昌在“宜荊荊恩”城市群中的輻射引領帶動能力。
公開信息顯示,寧德時代的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全球領先,是國內率先進入國際頂尖車企供應鏈的電池制造商。
邦普宜昌項目建設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為核心,具備退役電池綠色循環、磷酸鐵鋰及三元前驅體、磷酸鐵鋰、鈷酸鋰及三元正極材料、石墨、磷酸等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邦普循環廢舊電池循環利用項目、邦普時代鋰離子電池新材料項目、邦普宜化配套原料及磷酸鐵項目,覆蓋電池全生命周期,整合了”磷礦—原料—前驅體—正極材料—電池循環“等多環節。項目投產后將緩解我國鎳鈷錳鋰等電池關鍵材料對外依存度。
金牌“店小二”開啟引資密碼
產業是經濟命脈、強市之基。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省內外拼搶項目的新形勢,如何抓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
12月6日,在宜昌市第七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王立強調,全力推動優勢產業裂變升級,用更大恒心培育突破性、爆發式經濟增長點,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瞄準優質目標企業,強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和專業招商實現項目數量、體量、質量的新突破。
上下同欲者勝,以上率下者強。新能源產業鏈頭部企業與宜昌結緣的故事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
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是目前邦普投資最大、綜合性最強、產品最全的一體化工廠,其體量規模和預期效益讓人艷羨。
為什么重倉宜昌?
宜昌作為“三峽門戶、川鄂咽喉”、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地緣優勢明顯,擁有發達的水公鐵空立體化交通網絡;宜昌磷礦資源豐富,有長江流域最大的磷礦基地;宜昌是世界水電之都,電力資源豐沛。但更重要的,還是宜昌的營商環境真真切切感動了“電池大王”。
7月份,項目洽談時,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澤江率領高新區團隊頂著臺風,驅車1200多公里風塵仆仆趕到福建,讓寧德時代高管對宜昌招商引資的真誠印象深刻。
而后跑出的從簽約到開工52天“加速度”,刷新了大項目落地“湖北速度”,又為宜昌營商環境做出了生動的注解。
項目要落地,征地拆遷是前提。邦普宜昌項目征遷5500畝,涉及宜昌高新區白洋鎮天螺寺、李家灣、駱家沖3個村的連片土地、房屋和其他地上附著物,任務艱巨。
為了確保征遷工作及時、高效開展,宜昌打響“百日攻堅”征遷之戰,高新區組織了100多人的征遷專班和3個維穩專班。創造了“簽一天、審二天、付一天、清一天”的“五日工作法”,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全程服務、駐守服務,按下征遷“快進鍵”。征遷不拆民心。鄉老會發揮余熱,心結在家門口解開,矛盾在村內化解,并想方設法幫助被征遷村民解決就業問題,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
梳理項目落子誕生、拔節成長的歷程,你一定會驚嘆”宜昌速度“的動力強勁。
——10月12日,邦普宜昌項目簽約落戶宜昌高新區白洋工業園。次日,該項目建設指揮部成立。
——節能報告編制一次到位、專家評審一次通過,省發改委最短時間審批,較同類項目提前一個月;
——國網湖北電力公司打破常規,開通生產用電審批“綠色通道”,審批期限從三個月壓縮為一個月;
——項目取水許可證辦理時間縮短10天,僅用2天1夜完成3個水土保持方案;
——在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應急管理廳等多部門支持下,11月27日,項目環評、安評、能評、職評全部完成……
“湖北省、宜昌市各級政府倒排工期,高位推進,從簽約落地到開工建設,僅用了52天,創造了宜昌速度、湖北速度。”開工儀式上,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李平深有感觸地說。
枝繁巢暖方能引得鳳凰來。項目引來了,能不能落下地、扎下根,看的是營商環境,拼得是服務質量。一次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優質到位的服務、一次及時有力的幫助……對企業來說,真切感受勝過千言萬語。
10月19日晚7時許,宜昌高新區李家灣村委會服務大廳,10多名工作人員正加班加點。這時,一枚項目審核公章損壞了。工作人員連夜驅車40公里趕到宜昌城區,通過公安部門聯系“加急刻章、后補備案”,當晚9時30分許帶新公章回到項目現場,繼續審核蓋章,高效運作。
而在項目工地,600多臺機械設備奮勇爭先忙場平,近700名工作人員日夜奮戰保開工,24小時不間斷作業,只爭朝夕的干勁撲面而來,每天平整量將近20個足球場,創下了三峽工程之后宜昌建設工地規模之最。
全市按照“做一個項目、立一個標桿、建一個豐碑、帶一支隊伍、成一個產業”的要求,創新服務機制,掛圖作戰、日夜兼程,以最優的服務質效換取最快的項目落地速度。
“穿上雨衣就是晴天、打開電燈就是白天”、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態;一個電話,十分鐘內到場;能在現場辦公就不在會場;不聽匯報,直奔現場;問題不過夜,溝通不打烊;不輕易說“NO”,不輕率說“OK”……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定期親臨施工現場辦公,廣大干部成為項目建設的“急先鋒”。
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把企業家當作自家人,把企業的事當自家事,致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商服務最優、綜合成本最低、企業獲得感最強”的標桿城市。這就是宜昌的“引資密碼”。
今年11月5日上午,宜昌市月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市委書記王立在雨中為正在發言的企業家撐傘的照片迅速走紅網絡,引得無數人點贊、轉發和評論,親商惠民新風透著屏幕讓人動容,成為代表宜昌營商環境的一個經典符號。
分享